故宮金磚名字由來
故宮金磚又稱御窯金磚,是中國傳統窯磚燒制業中的珍品,古時專供宮殿等重要建筑使用的一種高質量的鋪地方磚。因其質地堅細,敲之若金屬般鏗然有聲,故名金磚。金磚名字的由來有三種說法,一種是金磚是由蘇州所造,送往京城的,所以是“京磚”,后來演變成了金磚。另一種說法是金磚燒成后,質地極為堅硬,敲擊時會發出金屬的聲音。還有一種說法是在明朝的時候,一塊金磚價值一兩黃金,所以叫做金磚。

故宮金磚特點
金磚是一種兩尺見方的大磚;實際上是規格為二尺二、二尺、一尺七、一尺四見方的大方磚,有五六種規格。這里說到的尺是古代單位里的尺,相當于現代的32厘米?,F在北京故宮的太和殿、中和殿、保和殿和十三陵之一的定陵內鋪墁的都是此磚,在磚的側面,有明永樂、正德、清乾隆等年號和“蘇州府督造”等印章字樣。從故宮初建時起,這種由特殊工藝制成的金磚一直都是紫禁城的專用品。在故宮的重要宮殿中都鋪設有這樣的磚?,F在我們看到的太和殿金磚是清康熙年間鋪設的。至今,它們依然光亮如新。故宮太和殿內共鋪設金磚4718塊。

故宮金磚產地
金磚制作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手工技藝。這種世界上獨一無二的金磚出產在蘇州郊外。因為蘇州土質細膩含膠狀體豐富、可塑性強,制成的金磚堅硬密實。而且蘇州靠近大運河,運輸方便,可以從水路直達北京通州。幾百年來,它的工藝代代相傳,延續至今。有資料記載,在光緒三十四年,江蘇蘇州的御窯村還有御灶二十四座,“金磚”就是在這一年停做的?,F在御窯村的村民姚興民家中藏著多塊“金磚”,其中兩塊是明代正德元年五月出窯的,應該算是現存最古老的“金磚”了。

故宮金磚古法鋪設方式
在鋪設金磚時,先須按尺寸切磨加工,以使墁好的地面嚴絲合縫。然后經過抄平、鋪泥、彈線、試鋪等幾道工序把磚鋪好刮平。最后在墁好的金磚上浸以生桐油才完工。每個瓦工和兩個壯工每天只能墁五塊。
文章由蘇州厚窯·伯恩金磚(www.romaniajersey.com)編輯整理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