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磚又稱御窯金磚,是漢族傳統窯磚燒制業中的珍品,古時專供宮殿等重要建筑使用的一種高質量的鋪地方磚。因其質地堅細,敲之若金屬般鏗然有聲,故名金磚。用金磚來形容某個人表示那個人很有錢。自明清以來受到歷代帝王的青睞,成為皇宮建筑的專用產品。明朝永樂年間,明成祖朱棣遷都北京,大興土木建造紫禁城。經蘇州香山幫工匠的推薦,陸墓磚窯被工部看中,決定“始磚于蘇州,責其役于長洲窯戶六十三家”,由于質量優良,博得了永樂皇帝的稱贊,賜名窯場為御窯。

所謂“金磚”,實際上是規格為二尺二、二尺、一尺七、一尺四見方的大方磚,有五六種規格。這里說到的尺是古代單位里的尺,相當于現代的32厘米?,F在北京故宮的太和殿、中和殿、保和殿和十三陵之一的定陵內鋪墁的都是此磚,在磚的側面,有明永樂、正德、清乾隆等年號和“蘇州府督造”等印章字樣。

故宮鋪設金磚的面積也很有限,集中在東、中、西三條路線上。在故宮的核心建筑太和殿、中和殿、保和殿所在的中路上,用的金磚是最大的二尺。中路外側的金磚稍小,有一尺七的,也有一尺四的。
現在蘇州金磚的價格
2012年時,兩塊明成祖年間制造的金磚拍賣出80萬元人民幣,平均每塊40萬元,轟動一時?,F代社會,蘇州金磚也開始被廣泛運用,五星級酒店,博物館等中式環境開始大量嘗試金磚,從而促使蘇州金磚向現代元素融合,以古法改良制作,保存故宮金磚特性的同時適應現代社會。按照實際規格大小和工藝程度,價格略有差別,但普遍高于瓷磚等普通地磚。
文章由蘇州厚窯·伯恩金磚(www.romaniajersey.com)編輯整理,轉載請注明出處。